何成轩撰著的《儒学南传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论述了儒学在我国两广、海南地区传播,并进而向越南传播的历史。作者将中原儒学南传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儒学传入岭南的准备时期。论述传说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与岭南的联系及华夏文化南渐的情况,以说明儒学南传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华夏文化的南渐,由传说时期开其端绪,启其滥觞,中经夏商周三代之发扬光大,至春秋战国时期而成波涛潮流,为秦统一岭南地区,将其正式划入中国版图奠下了精神文化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两汉三国时期。儒学在两广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传入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当时的交州成为南方文化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汇点,出现了陈钦、陈元、陈坚卿、土燮等一批儒家学者。隋唐时期,儒学在该地区影响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张九龄、姜公辅等崇奉孔子思想学说的政治家和文人学士。韩愈、柳宗元等谪贬岭南,为儒学南传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这是儒学南传的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在宋明理学兴起之后,大批著名理学家如周敦颐、二程、王守仁等都亲自赴岭南宣传理学、心学,因之门派兴起,人才辈出,蔚为时尚。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这一时期越南儒学的主流,则是程朱理学,其间出现过不少儒学家和儒学著作。第五阶段为十九世纪至近代,随着中国、越南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西方近代思想的冲击,中越两国儒学由盛而衰,失去了正统和独尊的地位,但其影响并未消失。